智慧园区发展现状及痛点分析

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战略规划中重要的一环,基于智慧园区的特殊性,智慧园区渗透着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方方面面。同时也代表着我国产业园区从传统劳动密集型——技术密集型的重大转变。

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度密集,人才聚拢,价值输出的集群对象,有着带动地方性税收,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的功能性作用。智慧园区也是民生经济带动下的产业升级和未来经济增长点。

1.基本情况

截至2017年底,全国共有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和156家国家级高新区,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.62万亿元,合计占全国GDP比重达到22.51%。2018年初,国家级产业园区中,中部和西部的占比达到新高,分别为30%和21%。这仅仅是国家级园区部分数据,还有省级、市级等等。在批复数量和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,我国产业园区整体规模占全国GDP的比重持续提升。

2.区分

一般来说,我国产业园区按三种特征指标进行区分。分别是功能特征、经营活动特征以及社会劳动分工区域理论。

 

3.集群化分布

随着科技以及各地信息技术的发展,我国庞大的产业园区凭借着各自不同的优势、特色、资源,各自进行产业升级以及智慧园区的建设。同时,呈现出集群化的分布。根据不同地域进行划分。

 

4、痛点现状

4.1信息孤岛、运维效率低

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,智慧园区也在全国各地逐步开展起来,但是信息化建设程度却不尽相同。鉴于没有前面的顶层设计做基础,以及各地园区的种类特征不同。绝大多数园区只是考虑到覆盖部分园区功能的信息化需求。例如物业管理的一套系统,停车一套系统、水电又一套系统。各个系统之前存在着信息壁垒,功能上不能互通,数据无法共享。单一功能性服务不能完全满足园区用户需求的同时,不同部门(系统)之间的信息传达等更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,是导致运维效率低的主要原因。

4.2同质化情况严重

很多园区方在园区的运营层面上是专家,但是在智慧园区建设上缺乏经验。对于信息化建设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。在开展建设工作的时候大多会参考其他园区。这个时候容易造成系统功能同质化的问题,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根据园区自身的种类、性质等进行分析,在园区定位还没有明确的情况下,照搬其他园区或者市面上已有的系统,这样会造成严重的同质化现象。没有达到智慧园区的最终目的,还要承担成本以及额外的运营。

4.3没有构建园区生态,难以形成闭环

智慧园区中的生态丰富度比较高,因为产业园本身有着各种各样的生态链、产业链。如企业资源生态、环保生态、服务生态、数据生态、管理生态等等。每一个生态都要形成闭环,每个生态间还要共建连接,这样每个生态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每个的生态在应用层面、管理层面、分析层面、服务层面的作用。

4.4缺乏前瞻规划,对外扩展性低

在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的初期,大部分园区在功能上都会有自己初步想要覆盖的一些需求,这些需求往往是他们目前在运营上遇到的难题,想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优化。但是如果在建设初期,仅仅考虑到眼前的一些需求点的话,往往是不够的。因为21世纪,科技高速发展,在规划的初期必须具有前瞻性。考虑初期建设的功能扩展以及平台框架在后期在开发、对接上的各种因素。

所以说,在智慧园区项目建设上,必须要先根据园区自身的种类、产业等做好分析,在对比同类型项目同时明确定位与需求,做好前瞻性、科学性、系统性与专业性的园区规划,确保方案的先进性、完整性、可行性与风险可控性。

本文转载自网络,原文链接:智慧园区发展现状及痛点分析 - 知乎 (zhihu.com)